尊敬的各位老师,师兄,师姐们,
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李志远,9159金沙申请大厅05级本科生,也是77校友奖助金的获助对象之一。我喜欢生物物理,毕业后将到UCSF攻读博士学位。今天,能够在这里向各位前辈报告,我感到特别的荣幸——因为从迈入物院的第一天起,我们就听着你们的一些传奇,在它们的感召下追寻自己的梦想;这四年,对我们,有成功有失败,有开心有悲伤;累积着太多事件和情感,“北大物院人”这五个字,值得用一辈子珍藏。
按要求,我的发言应当向大家介绍一下现在物院本科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一句话——挺好的。虽然永远都会有很多抱怨——位置太远,成绩正态,实验报告啊写不完——但,口是心非的牢骚也正是大学生的普遍特征之一呵。事实上,我和我周围的很多同学们都庆幸:北大9159金沙申请大厅,是多么一个正确的选择。
对我来说,物院最诱人的是那选择的自由,和在你做出选择后提供的全力支持。对每个同学,无论专注学术道路,还是开拓其它的精彩,只要努力,都没有问题。比如说学术。中华第一系嘛,总是少不了立志投身物理破解自然终极密码的同学。这样的理想主义和理想主义者,在物院是被老师们欣赏和被同学们尊敬的。比如本科生们成群结队地去选研究生的从高量到相对论的课,比如固体课上找出课本上最多错误的同学甚至可以免考。更特别的是,本科生科研。这是一个非常好的进入学术领域的机会:大二下,学有余力的同学就可以申请进入自己感兴趣的科研组,真刀真枪地做研究。这个过程可能没有很绚烂的成果,但同学们可以尽早了解自己是不是真正适合科研,学会如何在问题的驱动下学习和寻找答案,而不是在只为了分数而读书的繁重课业中抹掉自己的好奇和锋芒。适合研究的同学在这个领域如鱼得水,我们年级就有好几位牛人大三就发了PRL的文章;而也许更适合做别的事情的同学也有很多另外的选择:比如物院现在的三套培养方案和北大的双学位,或到外院系做科研和做毕业设计。我们年级今年申请出国,就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申请到了EE到金融其它的领域的很好的offer。我记得有位物院老师给我们班做讲座时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比什么都重要。而物院,允许并鼓励你做出自己的选择。
除了传授给我们的知识,那些物院植入我们心中的温暖的密码,更让我们留恋不舍。我们年级的同学正在自己设计一个毕业衫,上面的图案是一个大大的沙漏,“四大力学”,“2112”,“西门鸡翅”……一个个承载着我们共同记忆,也许只有我们这一代北大物院人能明白的关键词,在时间的沙漏中流淌下去,从蓝移变成红移。我很好奇,各届前辈们,你们的密码是什么?那些在某个年代承载了你们共同经历,只有你们能懂的词语,无论天涯海角时间流逝,只要相遇,报出那些词汇,就可以会心一笑——自己人。是的,物院常给人的,就是这样家一般的共同体的感觉。也许课堂里具体的内容我们已淡忘,但我们忘不了老师们侃侃而谈的笑话,忘不了对老师们“田叔叔”、“王姐姐”、“川哥”的亲切称呼,更忘不了在最开始迷茫时,指导老师们怎么认真帮我们规划选课和科研的计划。对我,其实还有一个特别的感触,来自77级的前辈们。我大二时,家人突然罹患重病,家庭经济陷入窘境。惶然无措的我甚至萌发休学的念头,而班主任老师耐心地安慰我,而且很快告诉我,我将获得77级校友的奖助金。这5000元的奖助金不仅使我摆脱了当时的困境,更是温馨的支持,鼓励我坚持下来,不背弃自己的梦想。所以,在这里,我想衷心地对那些热心的前辈们说一声:谢谢!我不会令你们失望。虽然时光阻隔,虽然我们可能并不相识,但“北大物院人”这几个字会是我们心里永远的共同密码。在爱里成长,再把爱传扬,请相信我们的爱会和你一样。
最后,在即将离开这个校园的日子里,我想说:我会以你们为榜样,在新的起点全力追寻我的理想;同时,无论身在何方何地,物院将会是我心中最重要的一片记忆,永远珍藏。
祝愿各位前辈身体健康,事业日上,家庭和美。
我的发言完了。谢谢大家。
2009,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