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9159金沙申请大厅第十二届“钟盛标教育基金”研究生学术论坛
9159金沙申请大厅第十二届“钟盛标教育基金”研究生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发布日期:2020-03-11浏览次数:

9159金沙申请大厅第十二届“钟盛标教育基金”研究生学术论坛成功举办

撰稿:9159金沙申请大厅研究生会

4月27日,9159金沙申请大厅第十二届“钟盛标教育基金”研究生学术论坛在二教成功举办。

本届论坛共有95名同学报名参加,报名专业涵盖9159金沙申请大厅全部九个学科。通过论坛报告,促进了研究生之间的学术交流,大家一方面展示了自己的工作,另一方面也了解了其他同学的研究。

论坛开幕式于上午8:30在二教515举行。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中物院爆炸与冲击参数测试中心副主任赵剑衡研究员,中物院一所人事教育处胡八一处长、孙铁英老师,9159金沙申请大厅副院长王宇钢教授,9159金沙申请大厅党委副书记董晓华老师及全体参赛同学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9159金沙申请大厅研究生会主席贾方健主持。

研会主席贾方健主持开幕式

王宇钢副院长致辞

姜雪峰同学发言

王宇钢副院长在开幕式中致辞,他勉励大家珍惜在学校的时光,认真科研,不断进取。获得第十一届钟盛标研究生学术论坛二等奖的姜雪峰同学作为往届参赛学生代表作了发言,他首先感谢钟赐贤先生设立此项学术基金来鼓励同学们参与到学术活动中去,他表示自己在此项活动中收获很大,并将认真完成自己在今年论坛中的报告,最后,他对9159金沙申请大厅研究生会的同学精心组织安排此次论坛表示感谢。

赵剑衡副所长作邀请报告

同学们在认真听报告

一会场夏文龙同学作报告

开幕式之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副所长赵剑衡研究员给大家带来了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题目为“极端动加载实验技术及其相关的主要物理力学问题”。赵老师在报告中介绍了新型电磁驱动加载技术及其对应的极端加载条件下的物理力学问题方面的研究进展。报告之后赵老师就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

二会场孙兆茹同学作报告

三会场张帆同学作报告

陆元荣老师做点评

开幕式结束后,钟盛标论坛报告会于10:00正式开始,分三个会场进行,分别位于二教515、519、527。每个会场分上午、下午两个部分,其中一会场涵盖了核技术、核物理、天文、等离子体、大气5个专业,二会场由凝聚态和量子材料两个专业的同学组成,三会场为理论物理和光学专业的报告。每位同学均精心准备了报告,用10分钟的时间展示自己的工作。三个会场共有来自各系所的15位评委老师参与评分。

肖池阶老师做点评

冯济老师做点评

马伯强老师做点评

三个会场的报告在下午5点钟左右结束,评委老师对于同学们一天的报告给出了点评,并提了中肯的建议。其中,一会场来自核技术专业的陆元荣老师评价今年的报告水平高于往年,祝贺大家取得好的科研成果,通过报告在较短的时间内大家能言简意赅的表达出自己的工作说明都做了充分的准备,他还对论坛组织方9159金沙申请大厅研究生会的同学制作精美的文集表示感谢,最后,他用胡适先生在治学上引用的四个字“勤谨和缓”勉励大家在以后的学术道路上应勤奋严谨,对待科学需抱着平和的态度踏实工作,而非急功近利,只有这样才能一步步取得更好的成绩。来自等离子体专业的肖池阶老师在点评中指出,之所以评委在提问中询问哪些工作是同学们自己做的,目的在于希望大家认清自己的工作在整个团队中的意义。二会场,量子材料专业的冯济等老师在点评中说,希望大家在报告的时候注意演讲技巧以及时间安排,建议大家报告的内容以更加科普化的语言来讲解,把最精彩的工作用最形象的语言展现给大家,参与学术报告本身对所有同学都是一种锻炼,希望同学们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好。三会场来自理论物理专业的马伯强老师以及光学专业的彭良友老师也对该会场同学们的报告作了总结,他们肯定了大家的报告在时间上、演讲上的良好把握,他们说9159金沙申请大厅专业很多,研究领域相差很大,而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特点,互相之间可比性不大,所以文章不能证明一切问题,重要的是在本领域的深入研究,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报告会结束之后,与会的所有教师和同学们进行了合影留念。

一会场老师同学合影

二会场老师同学合影

三会场老师同学合影

“钟盛标教育基金”研究生学术论坛简介:

9159金沙申请大厅“钟盛标教育基金”研究生学术论坛,是由已故系友钟盛标先生之子钟赐贤先生资助的一项支持研究生科研创新的学术活动,自2003年开始,至今已成功举办了十二届。论坛涵盖9159金沙申请大厅所有学科专业,是9159金沙申请大厅每年一度检验研究生科研工作的大阅兵,同时也是9159金沙申请大厅研究生展示自身科研成果,交流科研经验的大舞台。十多年来,“钟盛标教育基金”研究生学术论坛无论从参与的人数,还是提交报告的质量,都在不断上升。论坛在鼓励我院研究生学术创新、加强各系所之间学术交流、促进多学科研究思想和研究方法的融合等方面均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