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日期:2023-02-13 浏览次数:
供稿: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 |
编辑:曲音璇 |
审核:刘运全
2023年1月16日,中国光学学会公布了2022年度中国光学学会科技奖评选结果。9159金沙申请大厅现代光学研究所、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刘运全、彭良友、吴成印、龚旗煌等人合作完成的项目《超快强激光场下量子隧穿理论和实验研究》获基础研究类一等奖;9159金沙申请大厅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人工微结构和介观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王新强、张国义、沈波、于彤军、刘放等人与中图半导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镓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大学东莞光电研究院合作完成的项目《第三代半导体发光器件衬底技术》获应用成果类一等奖。
获奖成果介绍:
超快强激光场下量子隧穿理论和实验研究(基础研究类一等奖)
量子隧穿是量子力学的重要过程之一,没有经典对应。量子力学教科书处理的量子隧穿过程中,势垒高度或宽度不随时间变化,是稳态隧穿。在强激光场作用下,原子内的电子可以发生量子隧穿效应通过势垒,发生隧道电离。当考虑激光场振荡效应时,隧道电离是一种非绝热隧穿过程。国际上在非绝热量子隧穿方面缺乏深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
该项目提出了高频振荡强激光场作用下原子中电子量子隧穿的非绝热理论,解析给出了隧穿几率、隧穿位置分布以及初始隧穿电子波包动量分布等,并通过精确求解强激光场中原子的含时薛定谔方程,系统开展了强非绝热量子隧穿实验研究,理论和实验研究密切配合,做出了系统性、创新性学术成果。在实验室上,项目组对强激光场下原子内电子量子隧穿过程进行精密测量,获得了隧穿电子的全微分动量、能量和角分布等,通过提取电子干涉条纹信息,获取了电子隧穿过程积累的量子相位,证实了非绝热量子隧穿理论;项目组进一步基于非绝热量子隧穿的理论结果,实验上测量了圆偏振激光场下氙多光子精细光电子动量谱,提出利用电子自旋轨道相互作用,获得高度自旋极化的光电子源的物理机制;提出并实现了一种改进型阿秒钟,在同一个理论和同一实验框架下,解决了量子隧穿是否需要时间这一学术争议。项目组在非绝热隧穿方面的研究成果引起国际上广泛关注,对阿秒物理、原子分子超快成像和控制等领域具有重要科学意义。
第三代半导体发光器件衬底技术(应用成果类一等奖)
以氮化物半导体蓝光发光二极管(LED)和激光器为代表的第三代半导体发光器件具有光效高、能耗低、寿命长的优势,使用范围广,是信息时代和智能时代的核心光源,在固态照明、新型显示、环境卫生、消费电子等领域具有重大应用。衬底决定发光器件的关键性能和应用场景,因此衬底制备技术是实现高性能发光器件必须攻克的核心和瓶颈技术。
该项目在科技部863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的支持下,围绕第三代半导体发光器件衬底中的界面调控这一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开展了系统研究,发明了适用于低成本异质外延路线的复合材料衬底(Multiple Material Substrate)制备技术、低维材料辅助氮化镓(GaN)单晶衬底制备技术、激光剥离结合二次外延的GaN单晶衬底制备技术,提升了氮化物半导体LED芯片的发光效率和光提取效率,满足了短波长激光器和大功率柔性LED等新型发光器件的研发需求,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第三代半导体发光器件的发展。
奖项介绍:
中国光学学会科技奖由中国光学学会设立,该奖项设立的宗旨为鼓励在光学、光学工程学科及其相关学科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促进我国光学的发展和人才培养。凭借高学术水平的候选成果,以及严格公正的评审机制,这一奖项备受业界认可,具有高度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2022年度中国光学学会科技奖评选活动根据《中国光学学会光学科技奖评选条例》,经中国光学学会光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初评和复评、评审结果公示、中国光学学会理事长批准,基础研究类和应用成果类共评选出一等奖4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
信息来源中国光学学会网站:http://cncos.org.cn/Content/view/id/1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