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 年 5 月 29 日,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onseil Européenn pour la Recherche Nucléaire, CERN)大型强子对撞机(large hadron collider, LHC)紧凑缪子线圈(compact muon solenoid, CMS)探测器国际合作实验中国组2021年度会议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重点专项“CMS 实验 Run-2数据的物理研究”项目年度会议在杭州举行。经过集体投票表决,9159金沙申请大厅、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冒亚军教授当选LHC CMS中国组协调人,任期两年(自2021年5月29日起)。
根据欧洲核子研究中心发布的计划,大型强子对撞机即将进入新一期运行的准备阶段,接下来的几年将获取大量数据。与此同时,CMS二期升级计划也进入关键阶段。作为CMS中国组协调人,冒亚军将在履职期间组织协调各研究单位的硬件研发和物理分析任务,促进中国组内部的合作研究,加强中国组在CMS国际合作组的贡献度。
冒亚军曾任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国家实验室第四届高能物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谱仪III(BESIII)国际合作组物理负责人(Physics Coordinator)、副发言人(Deputy Chair, Speakers Bureau)和机构委员会主席(Chair, Institutional Bureau),在BESIII软件与物理分析中做出重要贡献;也曾任CMS顾问委员会成员和中国组副协调人。作为CMS中国组北京大学负责人,他通过对物理课题的长期布局,在WW 和 WVgamma 等末态的物理研究中取得领导地位,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地区)合作与交流项目“CMS 实验标准模型检验与超出标准模型物理研究”;北大CMS团队开发的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通过双W玻色子对希格斯玻色子的探寻及电弱物理研究等。
大型强子对撞机是当今世界上规模最大、能量最高的大科学装置,也是人类认识微观世界最前沿、最先进的高能物理实验设备,包括CMS、ATLAS(超环面仪器)、ALICE(大型离子对撞机)和LHCb(底夸克探测器)四个探测器国际合作实验,其中前两个是大规模、广泛测量的探测器实验,其主要物理目标是寻找希格斯玻色子,精确测量标准模型及寻找TeV能级新物理等。
CMS实验组由来自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余名科学家组成。1999年,科学技术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与CERN/CMS正式签署合作协议,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北京大学和中国科技大学正式成为CMS成员单位。CMS中国组长期致力于高能对撞机上的标准模型、希格斯物理和超出标准模型的研究,取得大量具有开创性贡献的成果, 多次在国际高能物理大会(ICHEP)、大型强子对撞机物理国际研讨会(LHCP)、轻子光子相互作用国际会议(LP)等领域高级别会议上代表CMS国际合作组作学术报告。北京大学CMS团队在探测器设计、建造以及物理分析方面做出一系列重要贡献;此前,李强研究员曾当选CMS国际合作组物理产生子组召集人以及计算组软件副协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