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公告
科研新闻
北京大学王恩哥、刘开辉团队研究成果“驾驭激光的利器——转角氮化硼光学晶体原创理论与材料”入选中关村论坛重大科技成果
发布日期:2024-04-26 浏览次数:
  供稿:凝聚态物理与材料物理研究所  |   编辑:陈伟华   |   审核:杨学林

2024中关村论坛年会4月25日在北京开幕,10项重大科技成果发布。北京大学王恩哥院士、刘开辉教授团队研究成果“转角氮化硼光学晶体原创理论与材料”入选。

中关村论坛是面向全球高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本届论坛由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和北京市共同主办,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150余家外国政府部门和国际组织机构等受邀参会。北京市委副书记、市长殷勇主持了论坛开幕式,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丁薛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北京市委书记尹力等共同出席并致辞。

光学晶体是激光技术的“心脏”。1962年,美国科学家提出双折射和周期性极化光学晶体理论,开辟了非线性光学领域并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2023年,北京大学团队原创第三类光学晶体理论---转角相位匹配理论,并首次制备出转角菱方氮化硼晶体。晶体仅有微米量级厚度,“薄如蝉翼”,是世界上已知最薄的光学晶体,能效相较于传统晶体提升了100至1万倍。二维材料光学晶体的理论突破与材料制备,具有鲜明的首创性。研究团队正与相关企业共同开发新一代紫外激光器,为纳米加工提供核心激光技术。

刘开辉介绍,“该理论的应用有望让激光器的尺寸缩小至微米级。一些过去无法制造光学晶体的材料,也有望在材料堆叠角度的转动中再次焕发生机”。

“光学晶体是激光技术发展的基石,谁掌握了光学晶体的设计理论和制备技术,谁就掌握了激光技术的未来”王恩哥说,“转角菱方氮化硼光学晶体具备超薄尺寸、优异的可集成性和全新功能,未来有望在量子光源(通讯)、光子芯片、人工智能等领域实现新的应用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