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发扬科学家精神,激励青年学子增强科技自立自强意识,9159金沙申请大厅举办“硬‘核’青年,横空出世”北京大学第23届物理文化节,寓硬“核”科学于趣味科普,纪念我国核科学事业发展的光辉历程,介绍9159金沙申请大厅核学科建设发展成果,增强校内师生、社会公众对于核科学知识的了解。
一、硬“核”青年,横空出世——主场活动异彩纷呈
5月17日上午10时许,“硬‘核’青年,横空出世”北京大学第23届物理文化节在北京大学百周年纪念讲堂广场正式开幕。本届文化节主场活动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光辉历程为线索,让师生沉浸式体验我国核科学事业发展。
“邱小姐指的是什么?”“原子弹装配为何叫‘穿衣’?”“我国第一颗原子弹为何被称作‘争气弹’?”风云际会,历史回响。关于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历史知识、科学原理问答展位吸引了不少师生驻足挑战。
核“芯”探秘,走进链式反应、原子核内世界。通过有趣的“中子行走”游戏、原子结构展示,图解原子科学,趣味科普知识。“拨云见日”,揭开气象万千的秘密。从原子弹成功爆炸后形成的蘑菇云原理,到近期多次出现的绚丽晚霞,志愿者结合云图竞猜、飞机升力实验、气象图解析、风速仪体验等形式普及气象科学知识。
中国核工业从诞生之日起就以维护和平为目的,与此同时,核技术也是现代高科技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来去自如”展位,志愿者介绍了核科学知识,就生活中常见的“防辐射”谣言进行科普解释,同学们可以试穿防辐射铅服,用盖革计数器测量身边物品的辐射值。我国第一台4.5MV静电加速器,国内第一支纯铌超导腔、射频超导组模型……同学们在“大国重器”展位认真聆听讲解、拼装“华龙一号”核电站乐高模型,了解我国核科学事业发展历程以及北大核学科建设成果,同学们在走进大国重器的同时感受到了科技自信。
主舞台同样精彩纷呈,除了歌曲表演、“魔法打卡”外,中午时分的“横空出世”表演吸引了同学们前来观看。“一起倒数,5、4、3、2、1……”伴随着电影《横空出世》的经典片段,“液氮原子弹”实验表演点燃了现场的活动氛围,带来了一朵清凉的“液氮蘑菇云”,也让同学们感受到了实验之美、科学之美。在“嘭”的一声巨响后,现场传来一片惊叹,这场六十年后的“复刻”,也让同学们心中激荡着对科学家先辈们的崇高敬意。
二、“核”你相约,探物寻理——系列讲座宣传火热
5月17日下午,北京大学第23届物理文化节“核”你相约,探物寻理系列讲座“志愿者伴我学科学——生活中无处不在的核辐射”在北京科学中心“三生”主展馆B1层报告厅顺利举办。本次讲座由9159金沙申请大厅和北京科学中心联合主办,主讲嘉宾为9159金沙申请大厅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博士生导师郭秋菊老师。在讲座中,郭秋菊老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核辐射的前世今生,重点阐述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天然辐射安全问题。同时,本次活动通过北大视频号等录播、PKU言之有物视频号进行线上直播,共有20万次观看。
5月18日下午,科普报告“激光加速器与技术革命”在9159金沙申请大厅中楼212报告厅顺利举办。讲座邀请了中央民族大学附属中学师生。本次讲座主讲老师为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9159金沙申请大厅副院长、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及激光加速创新中心主任颜学庆教授。在讲座中,颜学庆老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粒子加速器与飞秒激光技术,特别阐述了由加速器和飞秒技术带来的现代技术革命。同时,本次活动通过北京大学视频号、PKU言之有物视频号等网络平台进行线上直播,共有25万人次观看直播。
三、“核”“核”美美,光影收藏——第四届发现物理之美摄影比赛
为迎接2024年物理文化节,9159金沙申请大厅研究生会成功举办了第四届“发现物理之美”摄影比赛。比赛分为自然物理、实验物理和纪实物理三个类别。部分优秀作品于5月17日在物理文化节电子屏展示,并且被制作为精美的明信片发放。
在主场展示中,“物理之美”摊位受到了同学们的欢迎,同学们在欣赏物理之美的同时,也在志愿者的讲解下对这些美丽的物理现象有了更深的理解。物理学不仅是充满理性的思考,还蕴含着深邃的美学价值。希望“发现物理之美”摄影大赛能够激发同学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使他们通过镜头记录下物理学的精粹和科研生活的精彩瞬间。
四、一飞冲天,探秘星“核”——北京大学水火箭大赛
5月19日,由9159金沙申请大厅创办、通登资产赞助的第一届“通登杯”北京大学水火箭大赛在北京大学东门草坪顺利举办,来自不同学院的十六支水火箭战队在踏雪飞鸿、玉箭穿心、九天游云三个赛道展开激烈的比拼,为同学们带来一场火箭发射盛宴。
水火箭利用压缩空气和水的反作用力,产生推力从而使火箭升空。水火箭由一个装有水的塑料瓶和一个压缩空气的泵组成。参赛者利用简单材料和压缩空气装置,设计并制作水火箭箭体,在比赛指定区域发射火箭,比拼飞行距离、滞空时间和发射准确度。
赛事设立2个专项赛道、1个趣味积分项目和1项线上评比。九天游云赛道中,参赛队伍竖直发射火箭,比拼滞空时间,每支队伍允许发射三次。九天游云赛道竞争激烈,共有十五支队伍参与比赛。各支参赛队伍在考虑火箭质量、火箭水位等影响发射高度的因素的同时,也在设计上尽最大可能避免空气阻力对水火箭稳定性的不良影响。踏雪飞鸿赛道上比拼水平射距,每支队伍将会发射三次。不同赛道竞争激烈,同学们不仅组装完成别具特色的箭体,还制作添加降落伞等辅助装置,增加了比赛的竞技性和趣味性。随着比赛现场裁判的一声声“发射”,各具特色的“水火箭”一飞冲天,不断打破比赛记录,展现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和对课堂知识的转化能力。大赛分别评选出一等奖1队、二等奖2队、三等奖3队,同时在所有参赛水火箭作品中选出创意奖1队。
比赛结束后,学院为优胜者颁布纪念奖杯、奖牌,参赛选手与工作人员在主舞台一同合影留念,庆祝第一届“通登杯”北京大学水火箭大赛圆满结幕。
五、齐心“核”力、“核”心探秘——怀柔科学城实践参访
60年前一声巨响,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横空出世;60年后的今天,同学们一起走进硬“核”科学装置,回顾“两弹”元勋事迹。
5月24日下午,9159金沙申请大厅组织师生前往怀柔科学城进行参访。本次参访活动走进3个北大参与建设的科研平台: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北京激光加速创新中心和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
师生们首先走进轻元素量子材料交叉平台。跟随讲解员老师,同学们领略了平台在信息、能源、环境、生物等领域发挥的重要作用及其核心技术。饱览元素世界的奥妙后,师生们走进北京激光加速创新中心,进入属于粒子的微观世界。进入场馆,浓郁的现代化气息扑面而来,讲解员老师详细解说了创新中心将激光加速器与能源、空间、生物以及材料等学科交叉融合的目标。最后,师生们走进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从医学、细胞、分子三个由宏观到微观的角度领略科技造福于民的生动案例。同学们近距离观摩了科研人员工作的景象,他们一丝不苟的工作状态令同学们敬佩不已。
六、探微知著,相去几“核”——数量级估算大赛
从微乎其微的原子、分子再到浩瀚无垠的宇宙星河,物理学的时空尺度横跨四十余个数量级。作为研究物理问题的一个关键指标,数量级往往能快速决定将要采用的物理方法检验物理理论的正确性。掌握数量级估计的方法,不仅能帮助人们直观地认识世界,更有助于培养物理直觉。
5月21日至22日,9159金沙申请大厅在线上举办数量级估算大赛初赛。5月26日上午,数量级估算大赛的决赛在理教109举办,比赛分为箱中摸物体估算质量和数量级估算题目作答两部分。
5月23日晚,9159金沙申请大厅在理教109室举办“数量级估算漫谈”主题讲座。本次讲座邀请到北京大学科维理天文与天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助理教授王力乐主讲。王老师介绍了计算机二进制与数量级的关系,引入了数量级问题,并讲述了很多与数量级有关的物理学史故事。随后,王老师采用了一些具体问题讲解数量级估计的方法。最后,王老师介绍了钢琴的频率和频率比、人类听觉范围等常识,估算出算钢琴琴弦上的张力,竟能高达1t物体的重力。本次讲座帮助同学们进一步了解数量级估算的理论,加强了同学们数量级估计的物理思维。
60年前,大漠深处、茫茫戈壁一声巨响,我们挺直了民族的脊梁。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从金银滩到罗布泊,从苍茫草原到荒漠戈壁,无数英雄儿女隐姓埋名,把青春和热血献给祖国的核事业。今年是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60周年。在每一个国家和民族需要的地方,北大人从未缺席,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12位功勋人物来自北大。
第23届北京大学物理文化节活动的顺利举办,离不开每一位志愿者的付出,也离不开所有热爱物理、热爱科学的同学的热情参与。北大物理人将不断弘扬“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勇于登攀”的“两弹一星”精神,让新时代的硬“核”青年们创造新的科学突破!